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碧海飞花意蕴,壮志在蓝天气魄如大海!父亲是军人,因此从小受熏陶,虽为女儿身但具男儿胆,挥毫以爱国情怀为主旨,泼墨以陶冶情操为理念!

律诗之对仗浅说(网摘)  

2011-02-05 11:36:28|  分类: 入门起步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文/寒雨清秋


 律诗不仅要讲平仄,而且还要讲对仗。对仗则是律诗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。不论是五律、七律乃至排律,都要讲究对仗。
     熟知律诗的人都会知道,五律和七律的八句诗共分为四联,即:首联、颔联、颈联和尾联。中间两联,即颔联和颈联,必须是对仗的。首尾两联通常不用对仗,但是用了也可以。排律除首尾两联外,中间不管有多少句,都要用对仗。

     所谓对仗,就是在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中,把同类性质的词依次排列起来,名词对名词,动词对动词,形容词对形容词,副词对副词,助词对助词,连介词对连介词等。
     那么,律诗的对仗究竟有多少种形式呢?愚以为不外有如下几种:
   
   一、工对
     工对要求很严格,它不仅要求同类的词相对,如名词对名词,形容词对形容词,而且要求同类词中的小类也要相对。同一词类中可分为若干个小类,如名词中就可以非为天文、地理、时令、人事、人伦、人名、地名、宫室、衣饰、饮食、形体、颜色、数目、文学、花鸟虫鱼等等。
      工对要求这些小类也必须全部或者大部相对。例如:“南檐纳日冬天暖,北户迎风夏月凉”(白居易:《香炉峰下新卜山居》)。“南”与“北”是方位对;“檐”与“户”是宫室对;“纳”与“迎”是动词对;“日”与“风”是时令对天文(邻对);“冬天”与“夏月”是时令对;“暖”与“凉”是形容词对。尽管其中有邻近小类(如天文对时令)相对的,但是大部分是同一小类相对,也可算作工对。还有的五言诗有四个字对得很工整,只有一个字不对,如“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”(杜甫:《旅夜抒怀》)。前四个字对得很工整,只是最后一个字“流”(动词)与“阔”(形容词)不对,这样也算是工对。邻近小类相对(天文对地理,器物对宫室),也可算作工对。

   二、宽对
      所谓宽对,就是不象工对那样,要求每个小类相对,只要大的词类相对,名词对名词,动词对动词,形容词对形容词就可以了。如元稹的“饮马鱼惊水,穿花露滴衣”(《早归》)就是名词对名词,动词对动词。其中的名词“马”与“花”、“鱼”与“露”、“水”与“衣”都不属于同一小类。因此,这样的对仗不是工对,而是宽对。形式应服从内容,一味地追求工对,往往会造成语言上的不自然,反而有害于内容。当形式与内容发生矛盾时,舍弃对仗形式,任其自然,反而更妙。在古典诗歌中这类事例是不少的。如杜甫的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,就不是工对,然而它却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。

   三、流水对
     流水对,即一般的对仗。是并行的两件事物相对。出句和对句甚至可以互换位置而意思不变。但也有一种对仗,出句和对句在意义上是连贯的,有因果关系,出句和对句就不能互换位置。实际上就是一句话分成两句来说。这种对仗就叫流水对。如“承恩不在貌,教妾若为容”(杜荀鹤《春宫怨》)。意思是说:既然得宠不在于容貌之美,自己又该如何打扮呢?(这两句诗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抱怨之情)这上、下两句 就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因果关系,二者不能颠倒。

   四、扇面对
     扇面对,又叫隔句对。它不是本联中的出对和对句相对,而是上联的出句与下联的出句相对,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对句相对。如“飘渺巫山女,归来七八年。殷勤湘水曲,留在十三弦”(白居易《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》)。这四句诗就不是第一句和第二句或者第三句与第四句相对,而是隔句对,第一句与第三句相对,第二句与第四句相对。

   五、借对
     借对。诗人有时为了平仄押韵的需要,或者为了对仗的工整,有时借用同音字或者同义字来代替,称为借对。如“厨人具鸡黍,稚子摘杨梅”(孟浩然《裴司士员司户见寻》)。其中“鸡黍”对“杨梅”,就是借音,因为“杨”和“羊”同音,所以就借来同鸡相对。再如“事直皇天上,归迟白发生”(刘长卿《新安奉送穆谕德》)。“皇”与“黄”同音,也是借来和“白”相对的。

   六、当句对
      当句对,也叫“就句对”。就是一句诗中自成对仗。如“戎马不如白马逸,千家今有百姓存”。(杜甫:《白帝》)。“戎马”与“归马”相对;“千家”与“百姓”相对。关于当句对的由来问题,有古人早已论述说:“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,谓之当句对。

   七、错综对
      错综对。一般的对仗是出句的第一个和对句的第一个字相对,出句的第二字与对句的第二字相对……。但是错综对就不同了,它不拘泥与位置。如“裙拖六幅湘江水,鬓耸巫山一段云”。(李群玉:《杜丞相筵中赠美人》)。“六幅”与“一段”相对,但是“六幅”是出句的第三、四字,而“一段”则是对句的第五、六一字。“湘江”与“巫山”的地名,但是“湘江”是出句的第五、六字,而“巫山”则是对句的第三、四字。诗人运用这种错综对,有时是为了照顾平仄,有时则是为了文理上的通顺。
      对仗,可以使律诗的形式工整、完美,有节奏感。但是由于对仗有很多的框框 ,如同义词不能相对,同字不能相对等等。如果过分拘于对仗,而不知道变通,反而会因辞害意,损害内容。这也许就是有一利就必有一弊的缘故吧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45)| 评论(8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